【舞台艺术众家议论】
自成功申请世界遗产以来,20多年来,昆曲艺术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和社会的广泛关注。昆曲从业者和昆曲观众日益增多,昆曲全面复兴。但是同时,昆曲传承也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人才培养是重中之重。
今天的昆曲人才培养遵循的是戏曲人才培养的一般规律。昆曲和其他戏剧院校的基础课没有太大区别,只在剧目课上有区别,就是京剧学生跟着京剧老师学京剧,昆曲学生跟着昆曲老师学昆曲剧。与此同时,由于戏曲中专院校设置京剧专业较多,设置昆曲专业较少,因此有大量昆曲从业人员以京剧入门。这对培养演员的基本素质没有问题,但也要注意。要想培养出艺术造诣更高的昆曲演员,就要在教学中更有意识地区分京昆之别,坚守昆曲本位,避免昆曲人才培养的“京剧化”。
昆曲作为中国348部戏剧中的“百戏之祖”,具有十分独特的艺术特色,其中最重要的特点就是严格的规范。这种规范最集中的体现就是昆曲的创作和演唱必须严格遵守曲牌规定的字数、旋律和汉字语调。创作者填写的单词不仅要满足讲故事、表达情感的需要,还要与曲牌本身的节奏相协调。在充分理解剧本文本的基础上,昆曲演员在唱歌时,不仅要考虑曲牌本身的旋律,还要注意文字的语气和清晰的发音,使文字清晰、清晰、直立。
与昆曲的创作风格相比,其他戏剧风格的板腔体对旋律和字数有基本的规定,但没有严格的语气和节奏的绝对匹配,所以创作和演唱相对自由。所以京剧会因为名人不同的演绎风格而形成流派艺术,剧种的艺术标准是由“大师”决定的;昆曲演唱最重要的评价标准是符合昆曲词的一般规律和规范。只有符合昆曲的规范,才能成为合格的昆曲传承人,进而成为“著名艺术家”和“大师”。
这一规范来源于昆曲的历史积淀。中国古典文学有着悠久的“诗乐合一”传统,文学与音乐密切相关。文学风格的变化,比如从诗到词,从词到歌,往往与音乐的变化直接相关。而且在词乐消亡、词乐失传后,昆曲便成为中国唯一一种“诗乐合一”艺术形式的遗迹。昆曲提出了“诗乐合一”的特点,既有文学性,又有音乐性。
因此,我们今天看到的昆曲,其文字是古典诗歌,剧本作者是熟悉音律的文人。“原来五颜六色的花朵遍地开花,像这样付出,破井颓废”“像花一样美丽,像水一样流年”...因为这些优美的文字,昆曲《牡丹亭》依然是我们今天津津乐道的中国文学经典。即使是不太熟悉的昆曲篇目,也从中提出任何一句话:“月明云淡露华浓,枕愁听四壁,伤秋宋玉赋西风。"(《玉簪记》)"马邈埋玉,珠楼堕粉,玉镜鸾空月影。"(《水浒传》)还能感受到古典诗歌的美。
与其他戏剧相比,昆曲剧本的古典文学要求演员必须具备更高的古典文学素养,具备理解和欣赏歌词的能力,才能在表演过程中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清代俞粟庐被称为江南曲圣,他在作品《度曲刍言》的第一部分就谈到了“解明曲意”。其中,提到习曲的人往往有一种情况,那就是“有一天唱这首歌,一年四季唱这首歌,甚至一辈子唱这首歌,却不知道这首歌里说的是什么,指的是谁。“这个当然叫“口唱而心不唱”,是“无情之曲”。这种情况在今天依然存在。有些演员演过很多场《花园梦》,不知道歌词的真正含义。如果他们不理解歌词的意思,他们就无法理解人物的感受,也无法准确表达自己的身材,这将大大降低戏味的生动性。
在音乐方面,需要与文学文本有机结合。由于语气的关系,汉字语言本身就有一种自然的音乐美。因此,昆曲音乐本身的语气必须与文字本身的语气相统一,既不能固执,也不能失去语言的准确性,也不能失去音乐本身的美感。同时需要规定依曲填词的文学规范,以及依字谱腔的音乐规范。昆曲的“歌曲”一方面代表音乐,另一方面代表以歌曲为形式的文学创作,是两者的统一。
明清以来,大量的昆曲学习作曲和曲学理论开始出现,对昆曲的规范性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细致的规定,使得昆曲剧本的写作、昆曲音乐的编排、昆曲的演唱都有规律可循,形成了曲律。昆曲在曲律规范中,歌词的“诗”与曲调的“乐”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相得益彰。
遵循节奏,研究节奏,使昆曲艺术变得严肃优雅,成为明清时期的“雅乐”和“正声”,进而发展成为中国戏曲艺术成熟完美的代表。无论是过去还是今天,没有昆曲理论的学习和规范,昆曲都将被掏空作为优雅艺术的基础,昆曲将不再是昆曲。
所以,强调昆曲演唱的规范性,学习昆曲原理,应该是昆曲人才培养的核心。这样可以让昆曲的传承人了解昆曲复杂而深刻的节奏,咬字行腔的具体原理和规则,学习如何使用各种昆曲参考书,让唱歌有所依赖。否则,在学习昆曲歌唱时,我们只会模仿老师,不知道口音背后的真相。从长远来看,这种肤浅的模仿必然会导致歌唱缺乏规范性,无法继承传统剧目的精髓。
梅兰芳曾经说过,学会区分“精、粗、美、恶”是艺术家一生艺术道路的关键。就昆曲艺术而言,掌握这门艺术独特的规定,对节奏和声音进行基本研究,欣赏歌词的文学,把握歌曲的意思,理解人物,可以说是昆曲演员区分“精、粗、美、恶”的基础。
正是因为一代又一代的音乐家和艺术家的研究、实践和讨论,我们才形成了深刻的昆曲学、歌唱和表演理论。又正是因为这些理论的支持和对规范的强调,昆曲才能成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所以,今天,只有充分了解昆曲在中国戏曲文化中的独特性,坚持以昆曲为基础,培养昆曲的传承人,才能对这门艺术有更强的敬畏,更好地了解昆曲,继承昆曲,发扬昆曲。
(作者:邮寄,是清华大学京昆协会会长,剧评人)